本报记者 王日 吴娜
“公元1654年,紫禁城景仁宫内,一个婴儿诞生了,八年以后,这个婴儿成为大清国的皇帝。中国历史进入了康熙时代。与此同时,在世界另一边的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已经16岁了。”此次大展的中方策展人、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研究员郭福祥说,一个中国皇帝,一个法国国王,相隔万里,本不会有任何交集,“但历史的奇妙在于,中法两个完全迥异的东西方文明,在他们的时代最终相遇。”
3月29日、4月12日,“提香:花神”和“最后的贵族”两个展览先后开展。这是东一美术馆和乌菲齐美术馆“五年十展”合作项目的第三、第四个展览,前者呈现的是16世纪文艺复兴威尼斯画派的杰作,后者则展示了18世纪的欧洲艺术概貌。
3年,30年,这两段时间见证了韩国每日放送电视台驻京支局长尹锡正与北京结下的不解之缘。30年前,尹锡正曾随父亲在京短暂生活,从前在书本中学到的万里长城、孔孟之道、三国故事,在那时变得真实而鲜活,登万里长城,访秦陵兵马,游长江三峡……中国的壮阔美景和悠久历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年前,尹锡正作为外派记者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回到这座满载着回忆的城市——北京。他希望通过走进北京,感悟历史文化,了解现代中国。
“中韩历史、文化交融,这一点在城市古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尹锡正向记者介绍,万历朝鲜战争时期(韩国史称“壬辰倭乱”和“丁酉再乱”),明军将士与朝鲜军队并肩抗击倭寇,由于明军尊奉关羽为武圣,在当时的汉城(今首尔)修建了关帝庙,所以现在首尔地铁有一站叫“东庙站”,指的就是东关帝庙。
再如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蕴含着阴阳思想;首尔的东大门、南大门、西大门、北大门、普信阁源自五行学说。“天地日月、东南西北中,这种阴阳五行关系,中韩两国民众都能理解。”尹锡正说。
说起最喜欢的名胜古迹,尹锡正脱口而出——天坛。“祈年殿美轮美奂、富有特色,冰激凌文创也设计得十分精巧。”天坛充满着人文气息和厚重历史,是北京的名片之一。每当有韩国朋友来京,他一定会带他们先游天坛。
除了游览古迹外,工作之余,尹锡正时常会坐地铁、逛公园,来场漫无目的的城市漫步,走走停停,转转看看:地铁上打盹的上班族、街道旁玩耍的小朋友、公园里遛鸟的老大爷,这些平凡的城市图景,对他来说,都是可触碰的、鲜活的北京生活。尹锡正认为,只有深入市井,才能真实感受一座城市的气息,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客观了解一个国家的实情。“只看美景不看人,不了解历史和文化,回国后什么都讲不出来。”
对于北京的发展变化,尹锡正也有着深入的观察。作为一名韩国人,他能感到这座城市对外籍人士的包容与友好,比较直观的例子是价格歧视的现象越来越少。他回忆,过去北京部分景点向外国人收取远高于本地人的门票,现在已不存在这种现象。不仅如此,外籍人士也能享受60岁以上老年人的门票优惠政策。
“北京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样可圈可点。”尹锡正说,30年前,北京人的主要交通工具还是公交车,地铁也只有几条线路,车厢数量少、空间小,人也不多,现如今,北京地铁已基本覆盖全城,地铁站宽敞明亮,车厢内干净整洁。他说,地铁是运营成本最高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不是所有国家都能负担得起。即便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受人力成本等因素影响,地铁管理失序、环境脏乱、照明昏暗等现象也屡见不鲜,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地铁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此外,北京作为中国重要的对外窗口城市,越来越注重城市形象。街道宽阔整洁、治理有序,很多建筑也由原来的灰白色换上了新涂装,有的还刷成了醒目的中国红。如果用“精致”来形容首尔的话,那么北京就是“大气”。
为更好地了解中国,尹锡正走遍了大多数省份、数十座城市。当记者问及最喜欢的中国城市时,他毫不犹豫地答道现在还有实盘配资吗,“当然是北京。这里是我曾经和现在生活的城市,非常熟悉、亲切。”
北京地铁尹锡正天坛首尔北京发布于:北京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